技术文章

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在稻田养鱼项目中的应用

来源: http://www.tpscd.cn/  类别: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2013-3-22  阅读3541次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以下筒称杀虫灯)在灌阳的无公害水果、蔬菜等作物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到2006年全县已安装杀虫灯近600盏,对各种害虫有很好的诱杀效果,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已成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必备工具之一。为了解杀虫灯对稻田养鱼生产上的应用效果,2005年结合广西区环保站在灌阳县开展的/稻、灯、鱼生态环保技术示范0应用项目,充分利用该地稻田养禾花鱼的优势,在新街乡邓家村、飞熊村,灌阳镇福星村、合龙村/水稻免耕稻灯鱼生态农业示范点0共安装了60盏杀虫灯,笔者对该灯诱虫种类、数量及稻田二化螟、卷叶虫、稻飞虱发生为害进行调查,对双季稻产量、农药投入、产鱼量进行统计,达到了稻鱼双丰收,生态环保,节约成本的目的。
  1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1.1 试验材料河南汤阴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佳多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P5-15型(简称杀虫灯)。
  1.2 试验方法
  1.2.1 地点
  在灌阳县新街乡邓家村500亩稻灯鱼示范点安装10盏,飞熊村500亩垄稻沟鱼免耕示范点安装10盏;灌阳镇福星村、合龙村2500亩稻灯鱼示范点安装40盏,合计60盏杀虫灯,控害面积约3500亩。
  1.2.2 时间及方法
  2005年4月20日至晚稻收割,每天19时开灯,次日上午6时关灯,灯距150m~200m,灯高115~2m,各示范点地势平坦,稻区附近的村庄山场、旱地附近种有果树、蔬菜等作物,水稻品种以杂交水稻为主,早稻3月下旬播种4月下旬插(抛)植。其中在邓家点固定1盏灯诱获水稻害虫进行分类,其余的灯诱虫喂鱼,方法是在灯下养鱼的稻田挖一个约10~20m2鱼坑配合放射状鱼沟供鱼集中活动,扑灯昆虫落入田中供鱼取食。在距灯300~800m的新街乡江口村、青箱村的10户稻田养鱼不挂灯作为非灯区的对照田。于晚稻成熟期验收鱼产量,统计晚稻产量。
  1.3 控虫害效果调查
  在挂灯区的邓家村、飞熊村稻田于晚稻成熟期验收鱼产量,统计晚稻产量,分别距离灯中心50~100m、20~50m、0~20m各调查一个点,每点随机调查200丛,观察二化螟、卷叶螟、稻飞虱的为害率或虫口数;在非挂灯区的江口村、青箱村各调查三块田的作对照(方法同挂灯区)。
  1.4 水稻产量、鱼产量及农药投入调查
  在稻灯鱼示范点验收10户,在非挂灯区验收10户,分别统计双季稻产量、鱼产量及农药投入成本和杀虫次数。
  表1 单灯诱杀水稻害虫种类、数量表(5月1日至8月1日)

表1 单灯诱杀水稻害虫种类、数量表(5月1日至8月1日)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田诱虫种类
  从5月1日至8月1日(开灯90天)逐日观察记录灯诱水稻害虫的种类、数量(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开灯60天单灯诱杀水稻主要害虫常见种类有:同翅目以叶蝉科的黑尾叶蝉、电光叶蝉、小绿叶蝉、白翅叶蝉、二点黑尾叶蝉、大白叶蝉、稻叶蝉类共2580头,飞虱科在6月中旬出现两个迁入高峰日,以白背飞虱为主,5月1日~8月1日共诱白背飞虱11510头,白背飞虱占总量的68196%,6月下旬以后以褐飞虱逐步增多,褐飞虱5180头,在7月26日出现一个高峰日,单日诱虫1050头。对鳞翅目害虫有很好的诱杀效果[1]。其中稻纵卷叶螟(2050头)、二化螟(731头)、三化螟(130头)、大螟(115头)、稻螟蛉(147头)、粘虫(15头)、稻眼蝶(17头)、斜纹夜蛾(125头)和灯蛾以及不知名的大量蛾类(如刺蛾、旋目夜蛾、单线天蛾等等)。二化螟在第二代、第三代成虫高峰期出现了两个高峰日(6月19日、7月29日)。稻纵卷叶螟两次成虫高峰日为6月1日和6月16日,其中6月1日为外地迁入高峰,6月16日为本地虫源高峰,由于卷叶虫趋光性弱,主要是田间虫量太多而诱杀得较多的成虫。
  表2 挂灯区与非灯区水稻主要害虫为害情况调查表

表2 挂灯区与非灯区水稻主要害虫为害情况调查表
  2.2 挂灯区比非灯区水稻主要害虫虫口密度、为害率减少
  从表2可以看出:挂灯区的二化螟枯心率早稻01455%,晚稻0158%,比非灯区的早稻枯心率0165%,晚稻1112%分别减少30%和4812%;在调查中发现,杀虫灯下周围5m内出现的枯心率明显偏高,达5.8%,可能与二化螟诱集落入周围产卵有关,但在距离灯20m~100m的枯心率很低,只有013%左右,100m以外的枯心率也低于016%,仍有很好的防效;挂灯区卷叶螟卷叶率早稻减少23189%,晚稻卷叶率减少25%;稻飞虱早稻减少30185%,晚稻减少30156%。由于水稻主要害虫田间虫口量较大,虽然频振式杀虫灯诱杀了一批害虫,但关键期仍需用化学防治技术作保障。
  2.3 稻灯鱼示范点比非灯区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
  在飞熊村、邓家村验收稻灯鱼示范区10户,面积12105亩,晚稻总产量5897kg,平均亩产489138kg,总产鲜鱼37314kg,平均每盏灯用虫喂鱼亩产鱼30199kg,晚稻农药投入亩均21157元,而在非灯区的江口村、青箱村随机调查10户,晚稻面积12144亩,总产5580154kg,平均亩产44816kg,亩均农药投入27126元,总产鲜鱼270194 kg,平均亩产鲜鱼21178 kg。稻灯鱼示范区平均每亩增产稻谷40178kg,减少农药投入5169元,每灯增产鲜鱼9121kg,价值10211元。挂灯区的农户反映比其他未安装灯的田块可少施一次农药。从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无公害生产。见表3。
  3 效益分析
  表3 挂灯区与非灯区生产情况调查表 (2005年10月)

表3 挂灯区与非灯区生产情况调查表 (2005年10月)
  3.1 经济效益
  如果长期使用,按灯的说明书介绍,灯的使用寿命5年以上计算,将会有更显着的经济效益。据统计邓家村10盏灯,购灯成本3000元,安装费及线路、人工计3500元,5年电费(按每年开灯6个月,每天10小时,每度电费0153元计)1431元,投入人民币合计7931元。单灯控害面积约20hm2,10盏灯5年控害面积1000hm2,平均每66617m2年成本不足4元。按双季稻减少施药2次,每66617m25年可节约农药成本520元。从统计的产量看,单季每66617m2增产40kg,双季可增产80kg,10盏灯5年可增产120000kg粮食,价值172800元,5年增产鲜鱼46105kg,价值4600元,合计增产节支人民币177920元。投入产出比为1B22143元,如果是短期使用,其经济效益不明显。
  3.2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杀虫灯是看得见的民心工程,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象征。每晚可诱杀许多害虫,着卵量明显减少,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天敌,完全符合/公共植保、绿色植保0的理念,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4 频振灯在稻田养鱼生产上应用的体会
  4.1 从稻田诱虫种类看,主害虫种类均有一定的数量,但迁飞性的卷叶虫、稻飞虱因虫量大,高峰期田间每亩卷叶虫、稻飞虱成虫多达万头以上,而灯下卷叶虫总共仅诱得2050头、稻飞虱16690头,所以田间卷叶虫幼虫和稻飞虱仍需进行化学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灯下诱虫量较大,但灯下10m内的枯心团较多,可能是扑灯后成虫受伤落于近灯边所致。由于第一代田间残留虫量大,二化螟最高每亩3800多头,而灯下三个月仅诱二化螟731头、三化螟130头,所以仍需进行化学防治才能确保丰收。挂灯区与非灯区的主要害虫为害率及虫口密度调查不在同一地点进行,可能发生量及发生程度不同,只能作参考。
  4.2 由于农村联产承包稻田分散经营,而一盏灯光可控面积达30~50亩,农户对集资购灯架电线的积极性不高,在水稻生产上很难大面积推广。
  4.3 灯诱的水稻害虫种类多,稻田养的鲤鱼、草鱼对金龟子类的害虫很少吃,只吃蛾类、飞虱、叶蝉等小型害虫,对鱼的生长是有利的。

相关产品

频振式杀虫灯 | 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 | 联网型风吸式茶园杀虫灯 | 智慧杀虫灯 | 风吸式杀虫灯 |

©2022 http://www.tpsc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9083614号-17